咱們在哪見過? 我問它,又問了它朋友,因為它們長得還蠻像的。
誰跟你見過啊? 那几隻被關在玻璃箱裡的白面絹毛猴(Geoffroy’s marmoset - Callithrix geoffroyi) 狠狠地瞪著我說!
可是我之前真的在哪兒見過它們呀,走出薩拉勾薩(Zaragoza)的河川生態館(Acaurio Fluvial)時我猴頭猴腦地想,睡覺前對著鏡子齜牙咧嘴地想,隔天一早起來站在陽台上搔首弄姿地還想......嘿,結果給我想到了。原來咱們老祖宗抓頭,搔胳肢窩是能幫助思考地哩! 沒事試試唄!
我想起來上回見到這種身體只比巴掌大一點兒的絹毛猴是在巴西里約的糖麵包山(Pão de Açúcar)上。一小群大約有5-6隻,有些緊張地在纜車站前的大樹上覓食。個兒那麼小,看到這麼高大的我當然會緊張啊,呵呵!
我還想起來,南美洲我去了7-8回,幾個大城之中,最不喜歡的就是里約。好好的一個山光水色,硬是給人蓋的亂七八糟,不成原形。幾個內海灣的海水早已不藍,這些年車子越來越多,連天空也都(導遊說常常)灰濛一片。至於那個嘉年華會,外地人看電視以為有多熱鬧,實地看才知道觀光客都只能坐在高台上,像是閱兵似的,看著一車一車的人慾從前面扭過去,好像看得到,聽得到,卻連跟著車子橫流狂歡一下都不行。說我三八? 我還嫌那個 Samba 舞– 搞得鋪張華麗,妖裡妖氣,就顧自己奶奶屁屁搖得爽…..才38哩!
人家北部Salvador 的街頭嘉年華,至少還可以跟著搖啊! 搖啊! 搖落去! 搖肉去! Carnaval嘛! 本來就素有肉Carna 才會有哇val 啊!
邊搖邊回頭看那幾隻里約糖麵包山上的猴子又怎麼搖到西班牙去的呢? 呵呵! 曾跟我在這兩個地方和猴仔對看過的朋友們,請邊搖邊聽喔:
第一, 雖都屬絹毛猴,里約山上的那種像我 – 一臉風斑、露斑 + 老人斑。
第二, 西班牙薩拉勾薩河川生態館裡的白面絹毛猴像......韓國妹,一臉白淨,杏眼雙皮。
第三, 那白面絹毛猴據說瀕臨絶種,現在歐盟有好幾個國家的動物園都在進行緊急復育的工作,而薩拉勾薩的河川生態館不但是其中之一,而且已經2年有成。會西語的看官可以用 monos titi Zaragoza 幾字上網去查即可。11月20號的新聞,生啦! 2隻小 Titi北鼻。
這則新聞出來,有人拍手,我看也有人批判,說是藉生態保(教)育之名,用猴子搞錢。
我看呢? 都有理。因為那玻璃箱真的不大,看得讓人難過。可是放回森林,若真絶了呢? 近年來全球各地動物學家插手干預,也是有蠻多把瀕絶動物復育成功的案例啊。只希望這間2008萬博會唯一維持營運的生態館能回本,也能把那籠子搞的大大大些。真能如此,那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 [道德經] 也算自成一體……
至少比巴西里約 Corcovado 山上的那傢伙強,每天站在那看著山下Favela (貧民窟)的毒品和女孩子的肚子越搞越大,就只是兩手一攤……哇嘛沒法度啦!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大道之行也 - 2010的新解
去歐洲旅遊的人多以文化為遊覽的主軸,從音樂、藝術、建築或只是美食和品酒,人文的歐洲好像理所當然。至於自然的歐洲,大部分觀光客聯想到的,大概也是(英、法)的田園風光,或是(瑞士、挪威)湖光山色,很少人會去注意,觀察甚或欣賞歐洲的自然生態。
也許,喜歡人文活動的人,不管在哪裡,並不會特別喜歡什麼生態觀察;反過來,對生態觀察有興趣的人,好像也就不大在意什麼人文(藝術) ! 我從我的職業接觸的體驗中發現,這兩個陣營雖然沒有搞到藍綠對立,但也還真的玩不大起來 –非常需要我這棵鄉下堆肥裡長出來的小葱去調味 ! 在柏林愛樂聽完一曲浪漫貝多芬,馬上也可以在忘憂宮的森林裡驚嘆一段綠啄木的精采敲擊 !
眼看2010全球生物多樣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就要過完了,我這棵小葱就先繳個小報告。一來今年特別把 « 生態觀察 »設計到我每一趟 Travel in Art 的行程裡,不論是去法國、墨西哥,還是去以色列、西班牙等地,不在包裝,而在實地觀察和體驗。二來呢,也算是再為歐洲旅遊的生態觀察,盡一點推廣和宣導之力。因為歐洲人的生活品質,特別是歐洲鄉村的生活品質,其實和他們(亡羊補牢)的生態保育工作,脫不了關係 !
生態和環保這兩個字在台灣被用的很濫,餐廳的垃圾桶可以叫 « 環保箱 »也就算了,人來人往的徒步區,只因為種上了樹,弄了人造河流,就可以冠上 « 生態走廊 »的名稱。主事者沒搞清楚建立 [生態走廊] 的意義,大部分的人也就樂得多一處嬉遊賞景的散步道,結果一個(或許是譯自外語 ?) Eco-Corridor – 還是只生了個人類最大的心態,保了個人類最怡的環境,並沒有還給大自然(原生物)一個生息的空間。
這几張照片是我在法國高速公路上拍的,法國人稱作 « passage à faune »,我譯作 [動物專用橋],顧名思譯,是一座跨越高速公路,重新連接一片森林地區的橋樑。這種橋法國人從60年代就開始構思,但要到70年代才開始建造,因為60年代法國全國的高速公路也只有2大條 : 從巴黎經過里昂通馬賽;還1條往北,經Lille通比利時。大部分的法國人以為野生動物仍享有的廣大空間,法國的自然環境也還不錯,而必須和野生動物爭地盤的農民,就更反對 [生態走廊] 的設立了。我記得當年在法國西南部待過的農場老板,和他可以談戲劇,談歷史,談賽車,談做菜......bref, tout sauf l’ecolo無所不談就是不能談(環保)話題。
可是到90年代,不只是法國,全歐洲的網狀公、鐵路系統已經把各地的森林切割成了無數的 « 生態孤島 »,原來1千公頃土地上可以容納,繁衍的各種生物,因為這種滅絶性的隔離,如森林和河流的切割,山地和湖泊的切割等,而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樣性,助長了某些單一物種(如田鼠或小草兔)的過量繁殖,進而破壞生態平衡和作物生產。
[生態走廊] 的規劃和[動物專用橋] 終於成為(法、德)每一條通過森林、湖泊等地區時,必須要設計在內的工程項目。據我自己的調查,這種 [動物專用橋] 的造價,從2百50萬歐元到4百萬歐元不等,以現在的幣值看呢,就是至少1億台幣 ! 如果說歐洲從克隆馬儂人開始就造成了多樣物種的滅絶,從工業革命開始就破壞了生態體系的平衡,那麼現在他們花大錢去設立 [生態走廊],去修建 [動物專用橋],既算是為人類數十萬年的過錯,做一點小小的亡羊補牢,其實不也是為了高速公路(人)的行車安全嗎!
下回在歐洲跑高速公路時,不妨注意一下這種法律嚴格規定,我們人只能從下頭鑽過去,絶不能接近一步的[生態走廊]之間 – 動物專用橋噢 !
在歐洲讀書和工作了半輩子,我一直覺得歐洲的美,不,這個世界的美,本來就是我們人去造的 – 不管是文化、藝術的美,還是多樣生物的美! 這也是我 – 6大尾這根小葱,藉« passage à faunne »之題,對咱們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在2010 全球生物多樣年所下的新解!
註 : 地圖是我利用 Google map 找到的,今年八月在北德地區經過的一座[動物專用橋],德國人稱作 Grünbrucken (綠橋)。
也許,喜歡人文活動的人,不管在哪裡,並不會特別喜歡什麼生態觀察;反過來,對生態觀察有興趣的人,好像也就不大在意什麼人文(藝術) ! 我從我的職業接觸的體驗中發現,這兩個陣營雖然沒有搞到藍綠對立,但也還真的玩不大起來 –非常需要我這棵鄉下堆肥裡長出來的小葱去調味 ! 在柏林愛樂聽完一曲浪漫貝多芬,馬上也可以在忘憂宮的森林裡驚嘆一段綠啄木的精采敲擊 !
眼看2010全球生物多樣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就要過完了,我這棵小葱就先繳個小報告。一來今年特別把 « 生態觀察 »設計到我每一趟 Travel in Art 的行程裡,不論是去法國、墨西哥,還是去以色列、西班牙等地,不在包裝,而在實地觀察和體驗。二來呢,也算是再為歐洲旅遊的生態觀察,盡一點推廣和宣導之力。因為歐洲人的生活品質,特別是歐洲鄉村的生活品質,其實和他們(亡羊補牢)的生態保育工作,脫不了關係 !
生態和環保這兩個字在台灣被用的很濫,餐廳的垃圾桶可以叫 « 環保箱 »也就算了,人來人往的徒步區,只因為種上了樹,弄了人造河流,就可以冠上 « 生態走廊 »的名稱。主事者沒搞清楚建立 [生態走廊] 的意義,大部分的人也就樂得多一處嬉遊賞景的散步道,結果一個(或許是譯自外語 ?) Eco-Corridor – 還是只生了個人類最大的心態,保了個人類最怡的環境,並沒有還給大自然(原生物)一個生息的空間。
這几張照片是我在法國高速公路上拍的,法國人稱作 « passage à faune »,我譯作 [動物專用橋],顧名思譯,是一座跨越高速公路,重新連接一片森林地區的橋樑。這種橋法國人從60年代就開始構思,但要到70年代才開始建造,因為60年代法國全國的高速公路也只有2大條 : 從巴黎經過里昂通馬賽;還1條往北,經Lille通比利時。大部分的法國人以為野生動物仍享有的廣大空間,法國的自然環境也還不錯,而必須和野生動物爭地盤的農民,就更反對 [生態走廊] 的設立了。我記得當年在法國西南部待過的農場老板,和他可以談戲劇,談歷史,談賽車,談做菜......bref, tout sauf l’ecolo無所不談就是不能談(環保)話題。
可是到90年代,不只是法國,全歐洲的網狀公、鐵路系統已經把各地的森林切割成了無數的 « 生態孤島 »,原來1千公頃土地上可以容納,繁衍的各種生物,因為這種滅絶性的隔離,如森林和河流的切割,山地和湖泊的切割等,而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樣性,助長了某些單一物種(如田鼠或小草兔)的過量繁殖,進而破壞生態平衡和作物生產。
[生態走廊] 的規劃和[動物專用橋] 終於成為(法、德)每一條通過森林、湖泊等地區時,必須要設計在內的工程項目。據我自己的調查,這種 [動物專用橋] 的造價,從2百50萬歐元到4百萬歐元不等,以現在的幣值看呢,就是至少1億台幣 ! 如果說歐洲從克隆馬儂人開始就造成了多樣物種的滅絶,從工業革命開始就破壞了生態體系的平衡,那麼現在他們花大錢去設立 [生態走廊],去修建 [動物專用橋],既算是為人類數十萬年的過錯,做一點小小的亡羊補牢,其實不也是為了高速公路(人)的行車安全嗎!
下回在歐洲跑高速公路時,不妨注意一下這種法律嚴格規定,我們人只能從下頭鑽過去,絶不能接近一步的[生態走廊]之間 – 動物專用橋噢 !
在歐洲讀書和工作了半輩子,我一直覺得歐洲的美,不,這個世界的美,本來就是我們人去造的 – 不管是文化、藝術的美,還是多樣生物的美! 這也是我 – 6大尾這根小葱,藉« passage à faunne »之題,對咱們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在2010 全球生物多樣年所下的新解!
註 : 地圖是我利用 Google map 找到的,今年八月在北德地區經過的一座[動物專用橋],德國人稱作 Grünbrucken (綠橋)。
標籤:
法國,
陸緯的 Weltanschauung,
德國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歐盟救不了的希臘
北希臘最吸引觀光客的旅遊點大概就是在卡蘭巴卡(Kalabaka 或 Kalambaka)小鎮的懸空修道院群(Meteora 就是懸空的意思)。衝著當地迷你版的石林景觀,過去几年來喜歡攝影的朋友們也免不了找我規劃和操盤去玩了几回。坦白說,一方面這地球上的”遊點”我也還看了一些,卡蘭巴卡嘛,和台灣許多美景地方一樣 - 政府沒有個全盤規劃,在地人民又缺乏美感 - 要拍好這個 [天空之城]啊,我看天空的光線和色彩條件,可能比那個”城”來的關鍵! 卡蘭巴卡啊……就算掛了個世界遺產(Patrimoine Mondial)的牌牌…我看還是……可惜了。
至於那些Meteora 懸空修道院呢? 要知道所謂的希臘基督正教(Orthodox)的教堂裝飾,源自拜占庭(羅馬)時期的教堂(裝飾),既不講藝術、風格,亦不求感官的刺激。除了描繪(舊約)聖經章節中會有一些故事性之外,這些畫得滿滿的教堂裡多是千篇一律,黃金襯底的基督大王(或應說基督皇帝 – Jesus Imperial)和其他聖人肖像,讓我很難不聯想到以前共產黨把馬克斯、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畫像,再配上千篇一律的工、農、兵偉大人民的城市”公共藝術”。
倒是建築規模最小,最不引起觀光客注意(或許也因為要爬的台階最多)的Agios Nikolaos修道院,以16世紀克里特島畫家 Theophanes Strelitzas 簽名濕壁畫著稱,整體狀況較佳,堪稱保留住了百年來的原味。只是咱們回頭想,這些地方本就該是清貧道士的修行所在,消災避禍,遠離紛擾;清靜無為,接近上帝 - 不正是當初他們跑到那些石頭上修行的原因嗎? 我求啥個藝術和美感哩!
反正對於大部分觀光客或是咱們攝影大師們,那些獨立岩頂上的修道院,也只是整個 Meteora風景畫上的點綴,既然觀光客看大不看小,賞美也就只賞個表面就好囉! 再說基督教行騙天下2千年,還能留個人類文明的裝飾功能,我覺得也夠了!只可惜希臘政客還是要把宗教活動搞得那麼活神活現地,完全忘了蘇格拉底是怎死的……
幸好亞歷山大的老爸請了蘇格拉底的徒孫 - 亞里斯多德 – 去當家教,於是蘇格拉底就復活了! 咱們大老遠跑去卡蘭巴卡(從雅典過去要6、7個小時),其實離亞歷山大的老家 – 古代馬其頓(Makedonia)不遠,如果只去拍些城市沒有懸空,但修道院角度都差不多的照片,嘿嘿,我可為大伙花的錢心疼。北希臘! 多山多水,多花多鳥的北希臘,當年可是亞歷山大畢業考,成果驗收之地。菲利浦(或者說是亞里斯多德)硬是把他和他的同學,十個青少年放在山裡一年,讓他們從馴馬,狩獵,觀星和多識草木之名的野戰教育裡,培養感情,訓練合作,學習(複習)蘇格底一脈相傳的文武雙全教育!
或許忘了蘇格拉底怎麼死,卻讓基督王復活的希臘注定要沒落。歐盟救不了,上帝救不了,基督大王也救不了! 咱們偶爾經過北希臘,也只能在山林裡追尋亞歷山大寶駒 – Bucephalus 噠噠的馬蹄聲……
至於那些Meteora 懸空修道院呢? 要知道所謂的希臘基督正教(Orthodox)的教堂裝飾,源自拜占庭(羅馬)時期的教堂(裝飾),既不講藝術、風格,亦不求感官的刺激。除了描繪(舊約)聖經章節中會有一些故事性之外,這些畫得滿滿的教堂裡多是千篇一律,黃金襯底的基督大王(或應說基督皇帝 – Jesus Imperial)和其他聖人肖像,讓我很難不聯想到以前共產黨把馬克斯、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畫像,再配上千篇一律的工、農、兵偉大人民的城市”公共藝術”。
倒是建築規模最小,最不引起觀光客注意(或許也因為要爬的台階最多)的Agios Nikolaos修道院,以16世紀克里特島畫家 Theophanes Strelitzas 簽名濕壁畫著稱,整體狀況較佳,堪稱保留住了百年來的原味。只是咱們回頭想,這些地方本就該是清貧道士的修行所在,消災避禍,遠離紛擾;清靜無為,接近上帝 - 不正是當初他們跑到那些石頭上修行的原因嗎? 我求啥個藝術和美感哩!
反正對於大部分觀光客或是咱們攝影大師們,那些獨立岩頂上的修道院,也只是整個 Meteora風景畫上的點綴,既然觀光客看大不看小,賞美也就只賞個表面就好囉! 再說基督教行騙天下2千年,還能留個人類文明的裝飾功能,我覺得也夠了!只可惜希臘政客還是要把宗教活動搞得那麼活神活現地,完全忘了蘇格拉底是怎死的……
幸好亞歷山大的老爸請了蘇格拉底的徒孫 - 亞里斯多德 – 去當家教,於是蘇格拉底就復活了! 咱們大老遠跑去卡蘭巴卡(從雅典過去要6、7個小時),其實離亞歷山大的老家 – 古代馬其頓(Makedonia)不遠,如果只去拍些城市沒有懸空,但修道院角度都差不多的照片,嘿嘿,我可為大伙花的錢心疼。北希臘! 多山多水,多花多鳥的北希臘,當年可是亞歷山大畢業考,成果驗收之地。菲利浦(或者說是亞里斯多德)硬是把他和他的同學,十個青少年放在山裡一年,讓他們從馴馬,狩獵,觀星和多識草木之名的野戰教育裡,培養感情,訓練合作,學習(複習)蘇格底一脈相傳的文武雙全教育!
或許忘了蘇格拉底怎麼死,卻讓基督王復活的希臘注定要沒落。歐盟救不了,上帝救不了,基督大王也救不了! 咱們偶爾經過北希臘,也只能在山林裡追尋亞歷山大寶駒 – Bucephalus 噠噠的馬蹄聲……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10月31日不必為誰慶生...
昨天 – 2010年10月31日,禮拜天。本來應該要睡到12點才起床,卻在9點半就被一串50機槍響聲給炸醒了,害我本來已追經追過台灣海峽中線,正瞄準好一架米格機屁股,還沒來得及發射我的響尾蛇......馬了個C ! 就被他炸醒了 !
火大的是炸醒我的也不是什麼50機槍,而是巷子裡某個競選人總部放的鞭炮.......恭祝他選到個屁,管他藍紅綠白 !
小眼睛一揉......咦 ? 10月31日 ? 不是本來就要放鞭炮嗎 ? 就算不慶祝蔣公誕辰,你忘了 嗎? 也要慶祝抗戰勝利呀 ! 唉呀 ! 不是中國人反抗日本人,是英國人反抗德國人的抗戰啦 ! 我眼睛小,記憶力倒還可以啦。那場悠關生死的戰役,你們都忘了,人家英國人可忘不了。10月31日是英國官方認定,1940年《不列顛空防戰 – the Battle of Britain》的最後一天。雖然,這場戰役的正式紀念日都是在9月15日前後(每個城市不一定)。
抗戰我沒參加,中國的和英國的都沒。但是今年 Battle of Britain 的70週年紀念日 - 9月15日 - 我人倒剛好在倫敦,電視和街上隨時都看得到相關的報導或是海報,所以也跟著先跑了一趟Victoria Embankment,在紀念碑前默默地向那些英雄致敬(我從小就迷飛機,Spitfire飛行員都是我的英雄 – 不過德國Me-109飛行員也是 !),再到聖保羅教堂前面的消防隊員紀念碑敬個禮,最後再跑了一趟倫敦歷史館(Museum of London),看了Battle of Britain 70週年特展。這個史博館,有機會去倫敦玩,可不能錯過,with or without Battle 特展 !
星期天一大早被炸醒,就躺在床上想那些我不用打的仗,想我小時候仰頭追逐的那些戰鬥機機......想到自己好久沒去碧潭的空軍公墓,上回去時,整個公墓是一片荒煙蔓草......
還是引一下邱吉爾為那場不列顛空防戰下的名言註腳 - "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我的翻譯是 - 咱們台灣人欠中華民國空軍真的很大,很大,很大!
火大的是炸醒我的也不是什麼50機槍,而是巷子裡某個競選人總部放的鞭炮.......恭祝他選到個屁,管他藍紅綠白 !
小眼睛一揉......咦 ? 10月31日 ? 不是本來就要放鞭炮嗎 ? 就算不慶祝蔣公誕辰,你忘了 嗎? 也要慶祝抗戰勝利呀 ! 唉呀 ! 不是中國人反抗日本人,是英國人反抗德國人的抗戰啦 ! 我眼睛小,記憶力倒還可以啦。那場悠關生死的戰役,你們都忘了,人家英國人可忘不了。10月31日是英國官方認定,1940年《不列顛空防戰 – the Battle of Britain》的最後一天。雖然,這場戰役的正式紀念日都是在9月15日前後(每個城市不一定)。
抗戰我沒參加,中國的和英國的都沒。但是今年 Battle of Britain 的70週年紀念日 - 9月15日 - 我人倒剛好在倫敦,電視和街上隨時都看得到相關的報導或是海報,所以也跟著先跑了一趟Victoria Embankment,在紀念碑前默默地向那些英雄致敬(我從小就迷飛機,Spitfire飛行員都是我的英雄 – 不過德國Me-109飛行員也是 !),再到聖保羅教堂前面的消防隊員紀念碑敬個禮,最後再跑了一趟倫敦歷史館(Museum of London),看了Battle of Britain 70週年特展。這個史博館,有機會去倫敦玩,可不能錯過,with or without Battle 特展 !
星期天一大早被炸醒,就躺在床上想那些我不用打的仗,想我小時候仰頭追逐的那些戰鬥機機......想到自己好久沒去碧潭的空軍公墓,上回去時,整個公墓是一片荒煙蔓草......
還是引一下邱吉爾為那場不列顛空防戰下的名言註腳 - "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我的翻譯是 - 咱們台灣人欠中華民國空軍真的很大,很大,很大!
註: 上圖截自英國皇家空軍 RAF 網 - 二戰飛行員、歌手和現役空軍飛官合影
標籤:
Art of fl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