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自己調色,調光的全景視野

七月在丹麥看了兩個 Olafur Eliasson 的創作品,一個在哥本哈根南邊的 [方舟現代美術館 – Arken Museum of Modern Art],還一個在歐汝斯(Aarus)的現代美術館。兩個作品的實體雖然一大一小差很大,但因為兩個作品名稱裡都有 – Panorama (360°全景)這個字,就不得不讓我們體驗到兩個作品的聯貫性。

[趣味] 本來就是藝術的成分之一,尤其是當代藝術,有趣味的很多,有玩味的更不少。Olaf ur在方舟美術館的那個裝置藝術叫作 – 你自己調整的全景(Your negotiable panorama)。絶大部分走進那個幾乎全黑房間裡的人,都立刻被牆上波動的光影所吸引,卻不知道那些在360°圓形展示牆上波動的光影,其實正反映著自己踩到入口地上連動裝置的力道,或是自己身體的重力。在看不出所以然 – 或是看出所以然之後 – 再不知不覺地踩下一波光影離去。

我喜歡這個作品,在裡面待了好幾輪的人。但幾輪下來,我看沒有幾個人去看作品的名字(Your negotiable panorama),沒幾個人駐足觀察,沒幾個人去 negotiate ,去搞一圈自己的(欣賞)全景。也對,藝術嘛!


也沒幾個人多留個1分鐘,真的都不negotiate ...只要1分鐘,只要等沒人進出的1分鐘,一切就都會靜止下來,一切會回歸黑暗……和在黑暗裡漂蕩著的no negotiation 的趣味。

我們在 [歐汝斯現代美術館] 玩的另一個 歐拉富-艾里亞森的創作是 – 你的彩虹全景步道(Your Rainbow Panorama)。點子好像很簡單,就是把色彩學裡的環形色帶用大玻璃窗的方式做出來,讓散步觀賞的人 – 大人和孩子 - 都以為自己踏上了彩虹,從七彩的變化裡去看外面一成不變的世界。

我倒覺得走進了一整套哥德的色彩學裡…想到哥德的得意也不禁好笑起來。

Olafur Eliasson – 這幾年可火紅哩,BMW 請他,Louis Vuitton 請他,連紐約市2008年也請他弄了個真的大水從天降的[瀑布]的裝置藝術 – Environmental Art – 大景觀藝術 - 花了1千5百多萬美金! 而這些作品之間唯一的聯貫性,就是Olafur 自己吧。

還有創作以外的……藝術、旅行、人生的Panorama ….
給你們自己去調色,調光囉!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西班牙最強的騎士團長 - Santiago de Calatrava

西班牙有個武聖,名叫 Santiago (聖迪亞哥),是耶穌基督的12大弟子之一,被猶太王Herod Agrippa 在耶路撒冷砍了頭之後,屍骨卻奇蹟般的出現在西班牙北部鄉村的農地裡。聖迪亞哥落葉雖歸了根,陰魂卻仍不散,而且法力無邊,一千多年來創造了無數瞎子復明、跛子健步和老蚌生珠的奇蹟,也把那個雞鳥不生的鄉村,變成了歐洲基督徒排名第一朝聖地–星田裡的聖迪亞哥 Santiago de Compostella。

十世紀之後聖迪亞哥又多了個封號 - «回回殺手- Matamoros »,成了西班牙戰士拜得最多的聖徒! 據說在戰場上高呼他的聖名: Santiago Matamoros! 兵能刀槍不入,險境逃生;將則攻無不克,掠土必成!

除了拜聖迪亞哥,12世紀的西班牙基督徒還成立了一個騎士團 [Orden de Calatrava – 拉巴堡騎士團]。表面上這有點像是學日爾曼基督徒成立[條頓騎士團],地中海基督徒成立[馬爾他騎士團],但實際上那些滿腔熱血的西班牙修士和貴族們,志向並沒有歐洲十字軍那麼遠大。收復耶路薩冷? 咱們安內再攘外,把阿拉伯人先逐出中原吧!


Calatrava 這個名字其實就是取自他們打下來的一座阿拉伯城堡 - Qal’at Rabah 。 1487年費迪南當上了 Calatrava騎士團的團長,1492年果然就把回教徒給趕出了葛拉納達(Granada),完全光復了伊比利半島! 人說心誠則靈,但我看西班牙基督徒等Santiago顯靈也還真是有耐心,因為從711年北非摩爾人滅了西哥特王朝(Le royaume wisigoth) 起算,西班牙人這一場反共抗俄…ooop! Perdon! 反回抗阿(拉伯)的戰爭一打就打了八百年! 那可是天上的 Santiago 加上地上的 Calatrava才獲得的勝利哩!


這篇本來不是要談歷史,而只是要談一談西班牙當代最出名的建築設計大師Santiago de Calatrava,可是還沒起頭,關在冷氣房裡一天,已經很缺氧的腦細胞就胡亂地把西班牙歷史和當代建築大師的名字給連到了一塊,明知此Santiago 和彼Calatrava - 就像張飛打岳飛 – 擺明了是要鬼扯蛋!


可是依我完全不懂,但聽說很複雜的[中國姓名學]來算,取個 [張岳飛] 的名字,總是期望能有個左輔孔明,右打金兀朮
的本事,就像1951年出生的建築大師 - 聖迪亞哥-卡拉卓瓦(Santiago de Calatrava) - 名字就是聖人+騎士團,你能說Santiago de Calatrava 這名字是鬼扯蛋嗎? 事實證明咱們頂著聖人/騎士光環的 Santiago de Calatrava 果然是實至名歸,從瓦倫西亞高等建築學院(Escuela Técnica Superior de Arquitectura de Valencia)畢業後,在蘇黎世工業大學進修4年。1983年他接到第一個大型工程–蘇黎世郊區Stadelhofen火車站的案子,之後他的設計作品一路從瑞士蘇黎世車站、塞維亞跨河斜張橋…不但征服了西班牙,征服了法國、比利時、瑞典,以至於全歐洲。甚至就像高喊Santiago Matamoros,乘勝追擊的15世紀西班牙土匪鬥士(Conquistadores),跨海越過大西洋,在美國、南美洲,也都蓋上了他以結構和造形勝出的經典設計建築,或是公共藝術。

這幾年跟我一起旅行的朋友口味越來越多樣,不只要在歷史的建築裡尋幽訪勝,在山邊水湄陶冶性情;這些年拜主事者和建築師創新之賜,旅遊(歐、美、日)免不了會碰上以新材料,新型式的設計的新建築,即非建築專業,也都為之驚艷。

Santiago de Calatrava 這位大師的作品在全世界都碰得到,型式和功能也極多樣,不妨把他的名字也加入你的旅遊計劃裡,不一定要專工去朝聖,但順路經過時也不要失之交臂。到底美麗的建築,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玩賞,甚至可以靜觀(contemplate)的藝術品!


至於張岳飛的傳奇....呵呵,還是丟給能造奇蹟的聖迪亞哥吧!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漢堡看3水

漢堡其實不是海港,而是河港,而且是兩條河 - 易北和阿斯特(Alster) - 兩河交會口的河港。17世紀時阿斯特河被漢堡人導成了環拱北面的護城河,古漢堡城就堵在阿斯特河口,硬是把小河口給堵出了一大一小的湖。漢堡人把靠近易北河這頭,也就是在市中心的小湖叫內湖(Binnealster);反方向往內陸走,隔著Lombardsbruecke橋和甘迺迪橋的水閘口,就是面積約1點6平方米的大湖,我把她叫外湖(Außenalster) – 省掉了阿斯特的名字。雖然靠得很近,但是觀光客不大會去外湖,除非是住在那邊的旅館,比如Le Meridien或是拍過007電影的Hotel Atlantic。
19世紀填河拆牆,阿斯特河就只剩下市政廳旁的人工河道(Alsterfleet),和從植物花園(Planten un Blomen)到卑斯麥紀念碑之間,形成的5個池塘。這一大片如今古木參天,花團錦簇的綠地,再加上外湖和其環湖森林,漢堡人所擁有的戶外親水空間,可一點也不輸柏林和慕尼黑。這當然也讓喜歡親近大自然的觀光客,多了許多探花和賞鳥的地方。

漢堡人堵不住易北河,因為她從波希米亞、薩克森和北德一大片森林裡匯集了太多的溪流,流到漢堡這裡已經是片汪洋一片,再往下流到真正的出海口- Cuxhaven港城時早已河海難分。但是漢堡離海口到底也不算遠 - 大約90公里,每逢春天雨季,易北河上游發大水,東海(Die Ostsee - 這是德國人對波羅的海的叫法)海水倒灌的時候,舊港區(即倉儲城 - Speicherstadt)的街道,甚至底樓就會被大水給淹掉。這是為什麼現在規劃的新港文化休閒+住宅區(Hafencity)的地基要比舊港區足足高了4米的原因。

漢堡多水,所以漢堡人自嘲從城中心的聖米榭教堂鐘樓上可以看到3海(…von oben kann man drei Meere sehen: tagsϋber das Häusermeer, abends das Lichtermeer und inner dunklen Nacht gornix mehr!) 白天屋海,傍晚光海,夜裡黑海! 原文好笑 - gar nichts mehr! 只能給懂德文的人分享。


但舊城雖然水道交流,但我並不推薦搭船遊覽,因那水濁還帶點兒味異也罷,從船上只能看到水道兩旁建築輪廓,既看不到建築的多面,看不到那些火頭磚的細部,也體會不到水路、逃命橋之間的關聯,還有那些舊倉庫原始功能和現在進行中,全歐洲最大的工商港區重建計劃裡,大氣度的環境藝術規劃,和還有點遙遠的生活文化願景。

管他天上下水、海潮漲水或是阿斯特河出水,反正漫遊漢堡,目前最好還是
靠兩條腿,才能真正欣賞漢堡迷人的3水 – 如果旅館就在市區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