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諷刺的是,這套粉飾藝術也正好成了17世紀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對抗基督教抗議派(Protestant)的宣
傳工具。有錢有勢的教宗、主教,聘用最好的畫師,以最 高檔貨的濕壁畫為他們的教堂畫出最美的天堂景象。佈置教堂或是修道院穹頂的 trompe-l'œil 就像是16-7世紀手工製作的 « 好萊塢宣教片 » – 先用美色欺騙你的眼,再用聖經迷惑你的心。教堂濕壁畫,例如巴伐利亞維斯教堂-Wieskirche, 多瑙河畔梅爾克修道院-Benediktinerkloster Stift Melk 和布拉格小區 St. Nicolas等,被列入世界瑰寶(泛稱世界遺產),或許也為基督教排斥異己和貪得無厭的本質粉飾了些門面吧 !



這些年我發現很多人談到這種粉飾藝術(灰泥彩繪)時,以義大利文fresco解釋,舉歐洲廟堂拱頂或宮廷壁飾為例,以為這門工藝源自義大利文藝復興。
其實人類以礦石調配彩色顏料,在(天然)石壁或是洞穴穹頂以”唅水濕噴”技術作畫的歷史,至少可以上推到1萬3千年。雖然還沒有用灰泥打底,但調色和描繪的手法,都已經有極成熟的發展。法國西南多敦涅河(Dordogne)谷地區的Lascaux 岩洞,可說是庇里牛斯山南北麓此類遺址中最出名的一個。
其實人類以礦石調配彩色顏料,在(天然)石壁或是洞穴穹頂以”唅水濕噴”技術作畫的歷史,至少可以上推到1萬3千年。雖然還沒有用灰泥打底,但調色和描繪的手法,都已經有極成熟的發展。法國西南多敦涅河(Dordogne)谷地區的Lascaux 岩洞,可說是庇里牛斯山南北麓此類遺址中最出名的一個。

至於在石(牆)壁上先鋪上灰泥,再勾勒上色的濕壁畫,或是以濕壁畫搭配浮刻裝飾牆壁,我們在距今4-5千年前的埃及人、希臘人(Minoan,Cyclades)、艾楚斯坎人(Etruscan)和 早在猶太-基督(Judo-Christian)文明入侵美洲之前的墨西哥和中國古文明遺址裡也都看得到,而不論是技術發展或是藝術觀念,這些老文明的粉飾彩繪,可都不輸17世紀歐洲的[濕壁畫]喔!
看來看去,我看人啊! 造的機器越來越進步,可是這雙手呢,越來越笨了喔!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