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瑞士聖十字基哥和歪哥的交待

Walter Maria Förderer (1928-2006)不只是位用水泥蓋教堂和學校的專家,我想他肯定也是位虔誠的基督徒。1966-1969年之間他在瑞士扈爾(庫爾Chur)的聖十字教堂(Die Heiligkreuzkirche) 應是其代表作。 

這回大夥糊里糊塗跟我到這個教堂朝拜,但我可是事先說的也很明白,講的很清楚: 咱們先飽食,美飲一頓,然後再去教堂告解 – Confession 這詞其實不一定有懺悔的意思,更好的翻譯,其實就是交待“! 吃喝也得交待?
 
我不是說過嗎? 雖然偶不素老蘇 - 但還是說過,共產黨的行銷手法和基督教基本上是一樣的,有錯就要交待,也就 = Confession管他是向上級,還是向上帝,重要的是咱們表面的功夫,要做得有模有樣,至於對想樂的心裡和享樂的行動有沒有真懺悔,你去看看那些數百年來在全世界燒殺擄掠,(在台灣南部)欺世盜名的各種基督教會,就知一二。大夥都是求個自保,盼個平安,基督教就不許你拜觀音,不讓羅馬人和我拜酒神。
還不能給個交待就好!

用清水()混凝土蓋教堂,Förderer 不是第一個,Le Corbusier 比他早了十多年。但是[朗香教堂]的感覺,無論是外觀或是內部(靈氣?),嗯... 就是夠朗,夠香! 夠宗教層次的美。

是我先入為主還是六根不淨呢?總覺得Förderer 這間教堂......像是座固若金湯的碉堡!
 
但話說回來,把教堂蓋成碉堡的,Förderer 也不是第一人,早在中世紀的法國亞維儂和Albi (法國西南小城),大教堂也已經都蓋成了牆高壘深的大碉堡了。怕啊! 那時候歐洲的基督教還在奪權的階段,那些大主教、中主教和小主教清楚的很,沒造原子彈之前,光是靠耶穌-瑪麗亞是保不住屁股皮的呀!

對,我帶你們來這間教堂,一是看第一次歐洲大戰之後德國(蘇聯、義大利)現代藝術(建築)的新發展;而另一方面呢,也是看基督教如何吸收,利用歐洲(希臘、羅馬)文明的精髓,從哲學、科學思想,和詩歌、戲劇、音樂、繪畫、建築形式,去壯大它的勢力,擴張它的版圖!


聖十字教堂如此水泥、木頭地交待完,才下午2點半,一夥人馬上再去Chur 續攤! 當然是當地最酷的酒吧 雞哥吧 – Giger Bar !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Davos 山裡的藝術高峰會

人就是不打不成器嗎? Ludwig Kirchner 和好友 Franz Marc 還有August Macke 都上了戰場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兩個好友都先後死在法國東北方的田野裡.....年輕輕地就成器了,年輕輕地就都給打死了!

Kirchner 不只親身體驗了生離死別,更經歷了煙硝屍骸的震撼和驚恐! 或許他真的不愛 Erna?

 1917年 Kirchner 因為精神崩潰而被送回了後方,然後輾轉到了瑞士的 Davos - 比得了諾貝爾文學奬的湯馬斯曼(Thomas Mann)晚了5年,比我們早了快1百年!

之前我對 Kirchner 的認識都在柏林的街頭、酒館和歌廳裡,這回先在 Davos 的松林裡健行,然後聽了 Ludwig Kirchner Museum 的專業解說,才發現他那一段在山林裡的快樂人生...

納粹德國看- Kirchner 的作品很"頹廢",卻看不到 Thomas Mann 魔山(整個場景也就是在 Davos) 的寫實!


柯什納比梵谷幸運,因為生前就得到肯定...
卻也比梵谷更悲哀...因為生前也遭到了徹底否定! Entartete Kunst!

兩個人對生命的感情和色彩都用得太深!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瑞士會潛水的秋天

 加上等飛機的時間,咱們飛了近18小時才到瑞士,雖說正在很強的 [出國興奮型] 時差中,咱們上午還先不談錢,瑞士人的錢;也不談酒,瑞士人自己釀,自己喝的酒;不談文學...德國人(在瑞士山裡出的文學);也還不談繪畫、音樂...

今天上午咱們到湖邊走一遭,啥都不談,大家閉嘴...一起來談...摀! 看鳥仔!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Peter Zumthor - 山、石和水的寧靜 / 不朽!


報告咱們非建築達人,亦非準達人,下週卻要一起去瑞士瞧、登、摸、喝、泡建築達達in Art之友: 上週四(2012927)英國女王親自頒發2013 國王金牌奬-Royal Gold Medal)給瑞士建築師彼德-囪拓 Peter Zumthor !

和咱們有啥個關係哩? 這回去Vals真的不必懂什麼建築,聽什麼演講,只要跟我一起上山摸石頭,然後脫了褲子 同時褪去煩憂,下水用全身,從頭髮到腳掌心,閉著眼睛去欣賞! 不只是欣賞,而是體驗和享受 Peter Zumthor這位大師最有名的建築作品在我們要去住一晚,吃2餐,至少泡他3回的溫泉旅館!
 
囪拓並不是第一位得到這個英國建築最高榮譽的瑞士人,記得我們前年到法/瑞邊界的朗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 – Ronchamp),似懂非懂,眼高手低地一起評論水泥的粗重和質樸感(Brutalism)? 1953年的[國王金牌]就是頒給朗香敎堂的建築師 Le Corbusier !
泡湯為什麼還要上山摸石頭呢?  當然因為我們是邊泡,邊看囉! 不看我,也不看小說。不看山,也看林。咱們看建築和品酒。看建築就像品酒,不能只看物,只談形,而不摸摸材料,不碰碰技術...否則會傷胃 
而咱們追本溯源,就會自然而然地追到滿山滿谷的石頭! 老的、新的、大的、小的,有用的和沒用的,屋裡的屋外的和屋頂上,全都是這些石頭! 更精確的說,是大石片 一種深青灰色,在陽光下會閃著點點晶光的Buendnerschliefer。我查了Wiki 中譯是頁岩,但是頁岩因成分差異又分成很多種類。Vals 這一代的頁岩和紐西蘭Otago schist很像據說也藏了些金沙!

瑞士山裡的建築本就是就地取材: 木頭+石頭的結合! 泡湯之前或之後,跟我上山摸石頭……其實最主要就是引一段 Peter Zumthor 自己的話:

我們要的溫泉,和我們老祖宗修的教堂一樣: 永恒! 用本地的材料,就像我們的山一樣,寧靜而不朽! - “Wir wollten ein Bad, wie unsere Urahnen die Kirche bauten: zeitlos. Schlicht aus unseren Materialien, ruhig und unverrückbar wie unsere Berge.“
 

還有! 非常無關建築,但非常有關石頭內在美的,就是除了從山村建築和溫泉旅館裡去欣賞,我們還要從酒杯裡去捕捉這Schist 種頁岩的色、香、味喔! 我沒黑白講,瑞士瓦雷酒區最出名的 Fendant (法國人稱作 Chasselas)白葡萄酒,據說就是吸收了頁岩和冰河苔土(glacier moraine)精華而產生的口感

……ruhig und unverrückbar wie unsere B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