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就在紅場和莫斯科最熱鬧的行人徒步廣場Mange廣場(莫斯科人稱之為 Manezhka)之間,現在看到的建築是1875到1881年之間由俄國建築師Vladimir Osipovich Sherwood 設計,監造的,我參考了維基的資料,姑且將之稱作”俄羅斯新古典”風格吧!
一般觀光團不會去參觀這個博物館,因為就算時間夠,莫斯科還有好多其他的藝術寶藏,除非對歐化前的斯拉夫歷史很有興趣,否則還真不會想進這個博物館。我們05年雖然進去了,但是並不是去參觀展覽,而是很意外地去聽了一場由修女組成的Blagovest Ensemble 合唱團音樂會。那真是非常美好的一個體驗! 光是那個剛剛重修過的小教堂,就令人驚艷,待合唱團唱起美妙的聖歌時,拱頂上的小聖人畫像就像是跟著飄蕩,飛舞起來!
透過音樂來表達的宗教美感無疑是人類最美 – 至美 - 的藝術創造! 尤其在教堂裏的音樂會,不論是世俗的還是宗教的,真的令人有立即昇華的美感! 別以為我討厭宗教宣傳,我可很能享受宗教的感官美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要浪費啊!
只是俄國那麼大,帝國時期又急著超英趕法,四百年下來在王宮、宗教建築和藝術文化的蒐集和發展也真的令歐洲的先輩們瞠目結舌。我一直覺得旅遊俄國- 或曰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雙都 – 應歸類為”歐洲貴族/宗教爆發戶”之旅,用意不在眨抑,而是強調這個號稱掀起全世界無產階級專政,推翻帝王封建的國家,現在能拿出來給觀光客看的,不正是當初用鐮刀砍倒,用鐵鎚砸爛的帝王、教會和中產階級遺留下來的文化資產嗎?
05年是二戰勝利紀念60週年的大慶,我們也去湊了熱鬧,為那一回本來就己經很多元主題,又加上一個現代俄羅斯歷史的榮耀! 那天從Blagovest Ensemble音樂會場出來,耳朵裏廻響著她們美麗的歌聲,卻看到朱科夫大帥(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的騎馬銅像 和 戴著大盤帽的紅軍衛兵,再想到聖彼德堡瑪琳斯基歌劇院的一場弄臣…..厚! 人生還是灌Vodka 比較簡單啦!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