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為DDR,唸起來像是“嗲嗲啊“! 也令人想起那一段中國的孩子學習不愛親爹親娘,只愛毛主席的荒謬歲月!只是東德人民並沒有那麼擁護共產黨,尤其是在1948-49年蘇聯對柏林大封鎖(Berlin Blokade)之後,很多東德人民已經很清楚東共只是俄共的傀儡,而俄共要的只是全面的控制權,而不是(東德)老百姓的生活 – 或死活! 何況解放後東德人餓肚子的情況遠比二次大戰期間還糟許多,整個DDR的經濟只能用“跨了-Katastrophal“ 來形容!
柏林大封鎖之後5年,法西斯保護牆修建前9年,東德人民受夠了共產黨的壓迫和欺騙,終於在1953年6月16-17日,
從柏林到萊比錫,工人、學生,甚至還有一部分的人民軍,聯合起來大規模走上街,要求東共解除各種政治、經濟和生活上的限制,簡單的說,就是要求改革、開放! 其結果可想而知,DDR那一次的起義(德文為 Aufstand)惹來了“爹爹“ - 蘇聯紅軍的坦克鎮壓,起義不成,卻為後來紅軍出動坦克武力鎮壓華沙起義(1956)、布達佩斯起義(1956)和布拉格起義(1968)開了先例!牆倒之後,從1990年Pink Floyd 那場 The Wall 和 柏林愛樂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派對開始,古典的、爵士的、搖滾的、龐克的和 Love Parade....柏林人已習慣自詡為 - 狂歡之都– Berlin ist Party fuer alle! 至於那柏林圍牆,是歷史! 也是流行! 咱們看看這個前東柏林 Potzdamer platz廣場上保留下來的前東德時期交通號誌,東德人把它們叫 Ampelmaennchen,現在也被做成了各種商品,成了觀光客喜歡的柏林之旅紀念品之一。
DDR還是FDR? 民主還是
人民?
歷史還是流行?
各位看官您說呢?

1 意見:
the tour reminds me of two movies i've ever seen, 遊子 (Goya) and 分道不揚鑣,
people were put in desperate situation at that time, but life still had to go on, the way the directors told the story touches me because laughter didn't vanish in their agony, it's not easy to keep a sense of humor when we have to suffer , that's life, more humanistic!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