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時對異國地方菜的翻譯實不必強求,因為地理環境和傳統文化的不同,能掌握到主要材料和烹調方式(煎、烤、煮...)已不容易,就算有了個譯名,没口感的體會,也不能算有什麼認知! 在這一層面,我喜歡日本人乾脆荒腔走板地以"外來語"吸收之,豐富了本國語言,更避免了翻譯的誤導。
比如說捷克菜單必有的"dumpling",捷克語叫"Knaedliky",其實是一種以老麵包、馬玲薯和蛋黃為主要原料,口感接近中國饅頭的"配食",看慣美國中餐廳菜單的華人,就有可能以為是餃子,等菜端上了桌才被嚇一跳。尤其在一般大塊吃肉,大口灌啤酒(捷克語叫pivo)傳統啤酒屋,一個Knaedliky 就有一個棒球那麼大,一盤至少兩個,若配的又是一大塊波希米亞帶骨豬腳,馬上就會激起人最原始的戰鬥情緒,血脈憤張,狼心虎慾起來。
德國人認為Knaedliky的原產地是德國,北德人稱之Klöß,巴伐利亞人則叫Knödel,材料和口味也各有不同。這張照片裏的白、綠兩色Knaedliky是在捷克[羅布科維茨莊園]餐廳拍的,堪稱我吃過最細緻的"捷克饅頭",配烤鴨和莊園本地出的限量啤酒....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