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是,一整天也用不到3截二哥自己林地上的修砍下的木頭,比那種看起來氣派,功能和功率卻很低的開放式壁爐好用上一百倍。
若是用開放式的壁爐,依不同的大小和使用的習慣,我看至少要多燒3到5倍的木頭,而且還不一定能把一屋子燒暖!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詩聖 - Pierre de Ronsard,以情詩著稱,我唸初中時一定要背的是那首最有名的”獻給卡珊卓- À CASSANDRE (第一節):
Mignonne, allons voir si la Rose, Qui ce matin avoit discloseSa robe de pourpre au Soleil, A point perdu ceste vesprée
Les plis de sa robe pourprée, Et son teint au vostre pareil.
我耍個賴,這一節的翻譯就請參考李清照那首 « 如夢令 »: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Mignonne, allons voir si la Rose, Qui ce matin avoit discloseSa robe de pourpre au Soleil, A point perdu ceste vesprée
Les plis de sa robe pourprée, Et son teint au vostre pareil.
我耍個賴,這一節的翻譯就請參考李清照那首 « 如夢令 »: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雖然時空不同,角色也不大一樣,但都是寫(女)人感時傷春,實在很難不讓我把它們聯想到一塊兒。不只是這2首詩詞,餐後在二哥的火爐前扯淡,我跟二哥說法國人的壁爐雖然功能低,耗木頭,但是對老法來說,法文 Foyer 這個字不只是壁爐,特別對鄉下人來說,foyer 是可以喚起許多生活聯想,家庭歡樂和詩情美境的字。 這是為什麼法文的Foyer 很難用英文 Fireplace 或是德文 der Kamin 翻譯的原因。如果要找同義字,Foyer 在法國的文學裡,大概就是美國人說的 Home ! Sweet Home 吧!
這又讓我聯想到詩聖 Ronsard 在另一首比較不有名的詩 “等妳成了老太婆 – Quand vous serez bien vielle”。
他因為追一位叫 Helene 的美媚不成,寫這首詩提醒她: …等妳老了,一個人在燭光裡打毛衣……再想到我讚美你(的詩詞)時,已經是一個痀僂在火爐前的老太婆(Vous serez au foyer une vieille accroupie) - 後悔也來不及啦!
我不確定 Ronsard 是不是始作俑者,不過現在法文最常用到 Foyer 的這個字地方,正好就是指 "老人安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