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台灣加酒!


領隊! 這裡有什麼最值得買? 這個老問題我最會答: 送就買! 買就爽! 我每答必找打! 您就別再問我了! 
天下可買之物何其多? 但台灣人為什麼自己喜歡什麼都不知道?問人看廣告,從雷神巧克力到手工肥皂......

我還奇怪的是,20多年來,怎從沒人問我: 領隊! 這裡的開胃酒是什麼? 沒人問,我卻自動回答: 飲就飲啦! 我也從不說誰請的客。 
«美食»兩字電視、報紙和旅遊行程裡被用濫了,且不管美不美,食不食,我的體會是,自認很有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和台灣人其實在餐桌上是同國的 咱們並沒有什麼«品飲文化»。精確些,咱們並沒有美食在不同階段配(不同)酒的文化。 

尤其是旅遊途中,不論是米其林、飯其林,不論是山高海闊,或是佳人嬌滴,從來就沒有人要問我,如此佳境,咱們來喝個Aperitif! 我不敢說是台灣人花不起這個錢,寧可相信這是文化或沒這個文化的問題。 

隨手舉例吧! 法國普羅旺斯有Pastis (茴香酒) Tapenade (橄欖醬)抹麵包;希臘有 Ouzo (茴香酒) Melitzanes Aromatikes (香烤茄子);德國可Sekt (氣泡酒)配紐倫堡Bratwurst (烤腸);在南西班牙買Jerez (雪莉酒) Jamon …. 

隨手抓些大家還聽過的,真細說起來,誰說普旺斯人就只有Pastis 單選? 德國人就只喝汽泡酒? 西班牙人、義大利人各種本地Aperitif 可多了!


真的不是附庸風雅,少年時在法國田裡幹活,午餐前也都和法國農夫來杯51(茴香酒)開胃! 台灣人不喝開胃酒,其實和中國傳統文化一樣,和中國消費行為一樣,夕陽無限好,有免費Wifi就好,還開什麼胃? 

開什麼胃? 胃中之意本不在酒! 一天的忙碌從開胃休止,帳冊的消長從開胃歸零。飲就飲,講那多? 好吧! 等吃飯等的發慌,摧餐廳摧的心煩 叫個開胃酒啊! 

咱們不談世事國情,不談藝術文化,喝開胃酒,啊配力提夫! 獨自開胃感恩,兩人開胃親親。問問你愛我有多深,談談蘋果有多綠? 瞅一眼對桌美媚! 鈎一腿鄰座帥弟

培養開胃閒情,從搭飛機開始,特別是長榮、華航,別讓咱們自己的航空公司打混,雖然«品飲文化»只是現代文明的細節 -  和台灣人很買得起的名牌包一樣 也是花得起花不起的問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