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ritius 是林布蘭的高徒,用色創新,觀念超前,惜死於1654年Delft 大爆炸,不然必可青出於藍,自成一派。而Donna
Tartt 的小說借Fabritius的鳥畫發揮,借古喻今,說男道女,從藝術到黑道,談少年懷春也論工藝傳承 … art of weaving
intrigues with emotion值得just read it and慢慢享受!
摩里斯宅美術館另一處令人驚艷的賞鳥點是: 魯本斯/布魯赫兩位大師於1617年合力完成的«失落的伊甸園 - The Garden of Eden with the Fall of Man»。
取圖自維基圖庫。
取圖自維基圖庫。
藝術史家除了在17世紀末Arnold Houbraken 的 尼德蘭畫家大全( De groote schouburgh der Nederlantsche konstschilders
en schilderessen) 中查到兩位畫家的合作紀錄外,可從這幅畫左、右下方的兩人簽名中 – P.P.
Rubens Figur 和 Brugel F.F. ,也看得出當時兩人談好的分工: 魯本斯負責人物(亞當、夏娃),布魯赫負責動、植物 (Flora/Fauna)。這幅畫夠大,也夠細,值得駐足賞析,慢慢享受。
魯本斯和布魯赫攜手合作的作品不算少,如收藏在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裡的«感官之美» 五幅大作(維基圖庫),但都不如摩里斯美術館這幅人、物均衡,且相得益彰,實為低地國(尼德蘭)傲世的繪畫寶藏中,不可多得的«文人相親»經典大作。
適逢今年普拉多紀念15世紀尼德蘭超現實派大師鮑詡 (Hieronymus Bosch - 約1450年-1516年)
特展,所以再提一下 Prado
館藏那幅«極樂人生-
El jardín
de las delicias»。和 Mauritshuis 的«失落天堂»比較一下,雖均系出尼德蘭悠遠博大的繪畫傳統,卻有天壤的風格、技巧之異! 咱們追鳥,所以簡化出一項共同的元素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