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提路易十四有些意外,意外的起因是早上聽 Karel Stamic(德文拼法是Karl Stamitz,約1745-1801)的單簧管協奏曲時才發現他是207年前的今天過逝的,而斯塔密茨父子三人(父- Jan Vaclav Stamic, 1717-1757,弟Antonin Stamic, 約1750-1798)的曲子一向是我帶團到捷克時,一定會介紹到的捷克古典名家之一。
從他們的音樂帶入捷克的巴洛克藝術,是因為從Stamic父子的家史,不只可以聽到巴洛克音樂的演變(曼罕樂派的創始),認識到那個時代因為宗教衝突所造成的移民(這是為什麼他們有捷克和德文版的名字的原因),更可以直接體會到捷克文化近七百年間所受到的日爾曼文化影響。

而和路易十四同一個時代,在普魯士和巴伐利亞之間,也就是萊茵河中游的候國巴拉汀( Palatine)的選候卡爾菲利普(Karl III Philip, 1661-1742),追隨路易十四也不落人後。1720年他把宮廷從海德堡遷到曼罕(Mannheim),不但修建了一座有歌劇院的 曼罕宮 (惜多毀於二戰),還成立了當時歐洲最精英的管絃樂團。前面所提的捷克作曲家,老斯塔密茨(Jan 或者 Johann Stamitz)就是後來在Karl Theodor (1724-1799)登基時,加入這個宮廷樂團,並開創了當時名揚歐洲,以管絃樂為主的 曼罕樂派 –Mannheimer Schule 。
比老斯塔密茨晚了一輩的莫札特雖然曾寫信向他爸爸表達對和兩位小斯塔密茨(卡爾和安東)的不屑(李歐伯原希望莫札特在巴黎能碰到他們),但多次進出曼罕的莫札特,受到曼罕首席橫笛和作曲家溫德琳(Johann Baptist Wendling, 1723-1797)照顧極多,溫德琳妻女也都曾在莫札特的歌劇Idomeneo 擔過綱,他的 [曼罕奏鳴曲 –K301-305] 也可說是那一段合作經驗的副產品。
從維也納到巴黎,觀光客在探訪歐洲王室宮廷時,往往驚艷於巴洛克裝飾藝術的璀璨和華麗,但多怱略了巴洛克時期歐洲王候的文化雄圖。今逢卡爾-斯塔密茨忌日,我特此為他上個香,向他們父子致敬,借机分享一下我對那個時代,特別是那個時代宮廷音樂的(有限)認知,順便呢,也向太陽王路易十四拜一拜囉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