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大道之行也 - 2010的新解

去歐洲旅遊的人多以文化為遊覽的主軸,從音樂、藝術、建築或只是美食和品酒,人文的歐洲好像理所當然。至於自然的歐洲,大部分觀光客聯想到的,大概也是(英、法)的田園風光,或是(瑞士、挪威)湖光山色,很少人會去注意,觀察甚或欣賞歐洲的自然生態。

也許,喜歡人文活動的人,不管在哪裡,並不會特別喜歡什麼生態觀察;反過來,對生態觀察有興趣的人,好像也就不大在意什麼人文(藝術) ! 我從我的職業接觸的體驗中發現,這兩個陣營雖然沒有搞到藍綠對立,但也還真的玩不大起來 –非常需要我這棵鄉下堆肥裡長出來的小葱去調味 ! 在柏林愛樂聽完一曲浪漫貝多芬,馬上也可以在忘憂宮的森林裡驚嘆一段綠啄木的精采敲擊 !

眼看2010全球生物多樣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就要過完了,我這棵小葱就先繳個小報告。一來今年特別把 « 生態觀察 »設計到我每一趟 Travel in Art 的行程裡,不論是去法國、墨西哥,還是去以色列、西班牙等地,不在包裝,而在實地觀察和體驗。二來呢,也算是再為歐洲旅遊的生態觀察,盡一點推廣和宣導之力。因為歐洲人的生活品質,特別是歐洲鄉村的生活品質,其實和他們(亡羊補牢)的生態保育工作,脫不了關係 !

生態和環保這兩個字在台灣被用的很濫,餐廳的垃圾桶可以叫 « 環保箱 »也就算了,人來人往的徒步區,只因為種上了樹,弄了人造河流,就可以冠上 « 生態走廊 »的名稱。主事者沒搞清楚建立 [生態走廊] 的意義,大部分的人也就樂得多一處嬉遊賞景的散步道,結果一個(或許是譯自外語 ?) Eco-Corridor – 還是只生了個人類最大的心態,保了個人類最怡的環境,並沒有還給大自然(原生物)一個生息的空間。

這几張照片是我在法國高速公路上拍的,法國人稱作 « passage à faune »,我譯作 [動物專用橋],顧名思譯,是一座跨越高速公路,重新連接一片森林地區的橋樑。這種橋法國人從60年代就開始構思,但要到70年代才開始建造,因為60年代法國全國的高速公路也只有2大條 : 從巴黎經過里昂通馬賽;還1條往北,經Lille通比利時。大部分的法國人以為野生動物仍享有的廣大空間,法國的自然環境也還不錯,而必須和野生動物爭地盤的農民,就更反對 [生態走廊] 的設立了。我記得當年在法國西南部待過的農場老板,和他可以談戲劇,談歷史,談賽車,談做菜......bref, tout sauf l’ecolo無所不談就是不能談(環保)話題。

可是到90年代,不只是法國,全歐洲的網狀公、鐵路系統已經把各地的森林切割成了無數的 « 生態孤島 »,原來1千公頃土地上可以容納,繁衍的各種生物,因為這種滅絶性的隔離,如森林和河流的切割,山地和湖泊的切割等,而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樣性,助長了某些單一物種(如田鼠或小草兔)的過量繁殖,進而破壞生態平衡和作物生產。



[生態走廊] 的規劃和[動物專用橋] 終於成為(法、德)每一條通過森林、湖泊等地區時,必須要設計在內的工程項目。據我自己的調查,這種 [動物專用橋] 的造價,從2百50萬歐元到4百萬歐元不等,以現在的幣值看呢,就是至少1億台幣 ! 如果說歐洲從克隆馬儂人開始就造成了多樣物種的滅絶,從工業革命開始就破壞了生態體系的平衡,那麼現在他們花大錢去設立 [生態走廊],去修建 [動物專用橋],既算是為人類數十萬年的過錯,做一點小小的亡羊補牢,其實不也是為了高速公路(人)的行車安全嗎!

下回在歐洲跑高速公路時,不妨注意一下這種法律嚴格規定,我們人只能從下頭鑽過去,絶不能接近一步的[生態走廊]之間 – 動物專用橋噢 !

在歐洲讀書和工作了半輩子,我一直覺得歐洲的美,不,這個世界的美,本來就是我們人去造的 – 不管是文化、藝術的美,還是多樣生物的美! 這也是我 – 6大尾這根小葱,藉« passage à faunne »之題,對咱們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在2010 全球生物多樣年所下的新解!

註 : 地圖是我利用 Google map 找到的,今年八月在北德地區經過的一座[動物專用橋],德國人稱作 Grünbrucken (綠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