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喜歡人文活動的人,不管在哪裡,並不會特別喜歡什麼生態觀察;反過來,對生態觀察有興趣的人,好像也就不大在意什麼人文(藝術) ! 我從我的職業接觸的體驗中發現,這兩個陣營雖然沒有搞到藍綠對立,但也還真的玩不大起來 –非常需要我這棵鄉下堆肥裡長出來的小葱去調味 ! 在柏林愛樂聽完一曲浪漫貝多芬,馬上也可以在忘憂宮的森林裡驚嘆一段綠啄木的精采敲擊 !
眼看2010全球生物多樣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就要過完了,我這棵小葱就先繳個小報告。一來今年特別把 « 生態觀察 »設計到我每一趟 Travel in Art 的行程裡,不論是去法國、墨西哥,還是去以色列、西班牙等地,不在包裝,而在實地觀察和體驗。二來呢,也算是再為

生態和環保這兩個字在台灣被用的很濫,餐廳的垃圾桶可以叫 « 環保箱 »也就算了,人來人往的徒步區,只因為種上了樹,弄了人造河流,就可以冠上 « 生態走廊 »的名稱。主事者沒搞清楚建立 [生態走廊] 的意義,大部分的人也就樂得多一處嬉遊賞景的散步道,結果一個(或許是譯自外語 ?) Eco-Corridor – 還是只生了個人類最大的心態,保了個人類最怡的環境,並沒有還給大自然(原生物)一個生息的空間。
這几張照片是我在法國高速公路上拍的,法國人稱作 « passage à faune »,我譯作 [動物專用橋],顧名思譯,是一座跨越高速公路,重新連接一片森林地區的橋樑。這種橋法國人從60年代就開始構思,但要到70年代才開始建造,因為60年代法國全國的高速公路也只有2大條 : 從巴黎經過里昂通馬賽;還1條往北,經Lille通比利時。大部分的法國人以為野生動物仍享有的廣大空間,法國的自然環境也還不錯,而必須和野生動物爭地盤的農民,就更反對 [生態走廊] 的設立了。我記得當年在法國西南部待過的農場老板,和他可以談戲劇,談歷史,談賽車,談做菜......bref, tout sauf l’ecolo無所不談就是不能談(環保)話題。
[生態走廊] 的規劃和[動物專用橋] 終於成為(法、德)每一條通過森林、湖泊等地區時,必須要設計在內的工程項目。據我自己的調查,這種 [動物專用橋] 的造價,從2百50萬歐元到4百萬歐元不等,
下回在歐洲跑高速公路時,不妨注意一下這種法律嚴格規定,我們人只能從下頭鑽過去,絶不能接近一步的[生態走廊]之間 – 動物專用橋噢 !
註 : 地圖是我利用 Google map 找到的,今年八月在北德地區經過的一座[動物專用橋],德國人稱作 Grünbrucken (綠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