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不成材的浪漫

石頭很硬,石頭不浪漫,但是離開咱住的城市,特別是到歐洲,從建築到雕刻,從歷史到藝術,甚至從吃喝到玩樂,到處都是石頭,浪漫的石頭。

無聊如我者若辦個網路石材票選,我看在所有被人利用的石頭裡,板岩(英文通稱Slate Schist) 肯定拼不過大理石、花岡岩,甚至也比不過石灰岩。 
無聊如我者這回很硬,很不浪漫地要幫這種層次天成光澤內歛;體質脆弱但感情豐富,法文叫 Ardoise的變質岩討個公道! 理由無他,咱們遊玩歐洲,不管從建築到雕刻,從歷史到藝術,甚至從吃喝到玩樂,都算得到她Ardoise一份,而且很大一份! 


最顯眼的板岩利用是至今仍看得到的板岩屋瓦,像法國羅瓦河,德國莫澤河一帶,很多是機器切割,打磨精緻的板岩小方塊。但我喜歡像北希臘,瑞士和法國山村裡,那種手工打造出來的板岩屋頂,有天然裡帶著人氣的浪漫。 


歐洲至少還有兩段河谷都出產帶板岩特質的葡釀,一段是德國的萊茵河,另一段在葡萄牙的多樂(Duoro)河。這兩段的河谷剛好也都被聯合國納入世界文化瑰寶。原來UNESCO 的人不只愛石頭裡的歷史,也愛石頭,特別是板岩裡的口感。 


在流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多樂河谷裡,一萬多年前的半島先民留下很多板岩浮刻,法文泛稱(art rupestre),不只見證人類心智演化過程,紀錄環境生態,也表現出史前時代的藝術天才! 這些浮刻堪稱世界級板岩瑰寶! 

近年有些歐洲餐廳會用板岩當盤子,就在那石頭的美味裡,我也常想起我對板岩功用的第一印象。

 那是近30年前,我在巴黎博士班«田野調查»時,在巴黎郊外小學教室裡見識到的石頭寫字板: Ardoise d’Ecolier30年前台灣小朋友都用原子筆或鋼筆的時候,mais ca alors! 那時候法國(鄉下)小學生的標準配備竟然是小石板,粉筆和一塊破海綿! 


其實我看到的是,絕大部份那些(移民)小孩的海綿都在開學第一週裡就被擦碎了,於是在之後的一學期裡,他們寫錯字時,就都是吐口水,用手指去抹寫字板,再吮手指,去抹 我社科院的田調結論之一是,法國()小孩粉筆灰比老師吃的多。

是板岩不成材? 還是窮孩子不成材?

30年前或更早的法國教育部顯然早有結論,所以明文禁止吐口水擦寫字板(附照第4): il est défendu d’essuyer les ardoises en crachant dessus 用舌頭直接() ou en y portant directement la langue! 

不只禁吐口水擦字,30年前的法國(外省)中小學也仍 禁止說方言,我在南部讀初中的時候就碰到被抓到說方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