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書現在網路上有好几種語文的完整版,值得在旅遊墨西哥古文明遺址前先讀一讀。另外如果對Epigraphy - 破解馬雅 »形聲文字 »(和埃及形聲文字有共同點)有興趣的人,一定要先讀 Michael D. Coe 的名著 : Breaking the Maya Code (好像没有中版),不只可以認識過去百年來馬雅學的發展,也可以培養出更客觀、科學的態度去接觸和欣賞世界各地的古文明 !
馬雅文明並没有像許多人所說的憑空消失 。我們或許可以說古代馬雅的統治階級跨了,帝國型態的社會組織解體了,城市也被完全放棄了,但是馬雅文明的子子孫孫、生活習俗以及農、醫知識和宗教活動,在經過那麼多毀滅性的大破壞,比如尤卡坦半島的天災,西班牙人摧殘,歐洲疾病和現代文明的衝擊,一千年來(約1百萬人,保留有30種方言)仍然香火未斷,分佈在墨西哥和瓜地馬拉一帶邊緣弱勢地苟延殘喘著。

比如契陳乙查(Chichen Itza) 的春、秋分祭典 -因為可以目睹朝陽升起時,在金字塔斜面上創造出天蛇出現,從塔頂逐級而下的懾人景像,也見證古代馬雅人天文觀察,紀錄之精確和石材建築技術的精準,至今仍吸引很多觀光客跑去湊熱鬧。當人們大談馬雅人高度發展的算數(不是數學!)和殺人祭天的殘忍時,或許忘了這個祭典原本是古代馬雅統治階級為了迎送雨、旱季,宣佈春耕和秋收的年度大典(大秀)。
世界上所有以農立國的文明都會發展出一套觀察自然,紀錄變化,尋求常規,組織作息和控制百姓的曆法和制度。只是人算不如天算,馬雅國王能算準天上的變化,卻無法改變地下的陷井 ! 就算雨神(Chaac)年年買帳,季季準時下雨,但是乾、雨兩季對比很大的尤卡坦半島,卻有個百孔千瘡,逢水必漏的石灰岩地質 !
整個尤卡坦半島是平的,連個小山丘也没,没高山,没有河流,也没有湖泊;馬雅人算數再強,乾季没水就是要死人 ! 建築再精,飢荒的時候就是會起亂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