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規劃和決定權之後,我的南美之旅從來不再讓我的團體去參加那個里約人自己作樂,順便也大撈觀光客錢的
[腳肉節]! 理由很基本: 南美洲,或是巴西,值得花錢的,更美,更強,更嘉年如華的景色、人物和酒菜還很多,很多。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里約 Rio Carnival 比肉肉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預約布宜諾斯-艾利斯 Hotel Chelsea

我也去過其他被歐洲«喜好評»之流稱作高能量場的地方,比如說法國庇里牛斯山裡,基督教淨化派的最後基地-蒙塞居(Monségur)城堡,到現在還有德國新納粹黨會到那兒舉行[聖杯飲泉]的儀式。還有就是剛又去過的祕魯馬丘匹丘山,據說古城裡的Inti Huatana (日晷石)就有無比能量,看到了能得千里眼,摸到了可以返老還童,磨了粉吃下去還可以如此那般….等等…只是這些鬼地方我都去了好多回,卻從來沒發生什麼功效,個頭和戶頭的數字也沒增加過……
我從不相信到那個地方會增強什麼能量、運量、財量、氣量…能加些肺活量和酒量 ca serait déjà pas mal! ….
……直到認識了紐約這家 – 伽爾希旅館
Chelsea Hotel, New York.


Vladmir Nabokov 也住過這裡,難怪寫得出 Lolita!
這本令人驚嘆,莞爾,低調又緊張的冒汗的曠世傑作!
看來 Hotel Chelsea 才是世界第一能量場! 不是俏鐵絲,也不是馬後砲的能量! 像Milos Forman (拍過 Hair,
Flying over cuckoo’s Nest 和 Amadeus – 你當然可以都沒聽過,免得承認跟我同年代!) 住進去時一無所有,白住了2年沒繳錢! 要不是旅館有能量,怎麼可能還能功成名就?
阿根廷藝術家 – Antonio Berni 顯然也在這旅館裡待過,雖然他上面那幅 [Hotel
Chelsea 1977] 並不算出名。我找到這旅館其實是因為二月咱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兩個地方,一起看了Berni 最知名的几幅作品: 其一是 Malba基金會(永藏)展出的 [大誘惑 – la
gran Tentacion] – 喜歡或不喜歡,這幅諷刺物化女性的 [社會寫實+超現實主義] 剪貼畫作,卻一直是這個建築和收藏品都精采的美術館的形象代言作品之一。另一幅Berni 的作品 – 愛情 – 或 [大地春芽"El amor o
Germinación de la tierra"]是畫在很多觀光客會去逛的 [太平洋百貨 – Galeria
Pacifica] 拱頂上…

唉…在旅途中我不大想談的卻是…就在這座美麗的仿法國Bon
Marche 百貨公司的地下室,正是阿根廷軍政府在7-80年代使用的祕密酷刑室,由美國中情局傳授的各種電擊,拔牙,抽指,水淹,夾(戳)性器….等等的酷刑….就在這幅"El amor o Germinación de la
tierra" 的壁畫下淒厲唉嚎地上演…
咱們還是回 Chelsea旅館好了……有時候,即使不是藝術家,咱們也需要來點能量!
Oooop! Guess what? Chelsea hotel
去年八月起開始整修,至少1年後才會重新開幕吧! 不如11/2 跟我去Buenos Aires 找 Berni...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咱們來合唱阿里郎!
我也記得90年代初期,Fujimori (藤森)執政前後我都到過祕魯,那時候從亞馬遜河到安地斯山,無所不在的是日本產品
Toyota, Nissan, Mitsubishi…[日本第一] 震撼全球,果然不假!
可是轉眼之間,不到20年吧! 在全世界各地 – 當然包括中國 - 我親身經歷了Samsung 贊助的布拉格馬拉松大賽,LG贊助的德國曼罕[世界文字博物館]…然後是這次在南美洲各地,無所不在的韓國品牌!
中、南美洲還在搞什麼革命? 阿根廷不是早就獨立了嗎? 會西班牙文的人,我推薦2010出版,已經3刷的 "Basta de Historia"
- 有蠻全盤和相當客觀的介紹。同一作者 Andre Oppenheimer 的 "Cuentos Chinos" 在南美也是暢銷書!
另外 Noami Klein 的"The Shock Doctrine - 震憾主義" 也是一本認識南美近代史及批判歐、美強權的世界觀的好書。
另外 Noami Klein 的"The Shock Doctrine - 震憾主義" 也是一本認識南美近代史及批判歐、美強權的世界觀的好書。
我也建議李登輝邀請阿根廷那位也超級愛作秀的女總統 - De Kirchner 到鴻禧山莊或是土城看守所一起去來個合唱…阿里郎! 阿里郎! 阿郎哩喲喔喔…向韓國人致敬!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布宜諾斯 Tango 人生!

前者雖已兩百多年,離當代阿人政治現實相去甚遠,但是好大喜功的培隆派女總統 -科席娜Kirchner 還是把相關的慶祝活動搞的熱熱鬧鬧,也讓我們也順便聽了場有模有樣的軍樂表演,還進了平常不開的[玫瑰宮] - 總統府裡上上下下地參觀了一遭。光是這個[Fuck land war、培隆派、Iron Lady -美國中情局 - Kirchner...] 已難善了,咱們只能有空再談 !

一方面是1982年離自己那段陸戰隊(前進觀測)的生涯不算太久,想到咱們用的美軍越戰淘汰品LVT和中字號,再看到英國陸戰隊登陸攻擊前在航母上的生活,幹XX地頗為欽羡。另一方面呢,卻也因為沒頭沒腦地和法國扯上了姻緣,就跟著法國人為他們Super etendard戰机和打掉英國最新驅逐艦HMS Sheffield的Exocet飛彈putain con地叫好 !

一幌200年,布宜諾斯-艾利斯本要為獨立狂歡慶祝,為福克蘭島戰爭再張旗鼓,向英國叫陣,卻因為2/22當天火車追撞,造成51人喪生 - 一位年輕人的屍體要3天後才找到...而全國降了半旗 !
歌女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猶在, 夫人的Buenos Aires 卻早已不再巴黎 ! 深夜的7/9大道上,我啜著Mendoza 酒區的葡萄酒,瞇眼瞅著台上足以扭轉乾坤的 Tango 美腿 - 不禁挑起嘴角,輕嘆咱們的 Go Go 人生 !

Que loca la vida !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南美無肉難美!
雖沒功夫去研究那些西班牙文的文章有多少是南美洲人寫的,但是過去廿年進出南美那麼多回,我几乎確定這句出自法國美食教父(兼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及小提琴家) 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的名言(法文原文是"Dis moi ce que tu manges, je te dirai qui tu es") – 對南美洲人一點兒意義也沒有!
因為管你祖籍是西班牙、義大利或是葡萄牙,我看在南美洲[以食論人]根本行不通! 因為說來道去,都是吃肉! 你吃肉,我吃肉,他吃肉,你們吃肉,我們吃肉,她們吃肉;今天吃肉,昨天吃肉,明天吃肉,後天,大後天,明年都吃肉;還有現在正在吃,過去已吃完,未來進行吃....烤的、燒的、炸的、燉的、單數、複數、陰的、陽的......反正都是肉! 法國人講的那句太哲學,有西語和英語人將之簡譯成 – Somos lo que comemos (we are what we eat) – 我看應譯成 Somos 肉 que comemos – 我們就是我們吃的肉! 倒更簡單。
現在祕魯也產不賴的葡萄酒和相當出色的餐廳....咱們 Travel in Art 當然也不止吃肉 - 有待11月2日好酒相見,以 lo 論人!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智利香檳泡裡的藝術
另一層的意思當然是因為收藏品偏(歐洲)學院派,最具代表性的如 Camilo Mori 的 El Boxeador (1923)的繪畫和雕塑,受到塞尚的影響很大。
不過我們這回去剛好碰上一位智利當代雕塑大師 - Pedro Pablo Valdés Bunster
的特展,或許是他的雕塑很具像,有許多作品是直接模仿古希臘米諾安文明(牛、羚羊)及古希臘 Kuros 人像,不會讓人摸不著主題。
也或許我憑跑了希臘及地中海各島許多回許多回累積了些東西,所以能馬上從主題、材料 -天然石頭、鐵、和陶的結合) 再加上現場偷看小抄(西文標示),竟也掰的跟真的一樣 - 不過這個人的作品也真的很有意思,遠看,近看都真的 me gusta mucho! 也讓大伙看得津津有味,讓當地導遊對咱們台灣人的藝術水準大為驚訝!
午餐邊啜著(相對)廉價(餐廳價25美金)的智利香檳,心裡邊奇怪這些掛著官方導遊牌牌,也總有十年以上經驗的 Guia ,自己既然沒來看過這個特展,為什麼都不能在拿到我們 Travel in Art 的行程之後,自己不先跑一趟呢?
幹我們這行,沒好奇心,沒貪玩心,沒哈啊心,沒心……聽香檳,怎麼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