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死亡的藝術

 我們知道人都會死,並不需要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分析,也不需要魯遜的真誠提醒,但是還是沒有人喜歡看到或聽到”死亡”兩字。

當然也没有人没事要去想死,談死,還要”搞死”。哇啦! Voila! 問題就是有! 孔老夫子和你我不想,不聽,不談的,就是有藝術家要幫我們去談論,去描繪,去雕劇,去譜曲,去編導….死亡的影像和聲音!

我也來談一下死亡,並不是心情不好,也没有要窮理致知,只是因這兩天才發現前几年在布拉格CD店裏認識的捷克作曲家-杜榭克(Jan Václav Dusík -1760- 1812)那一首”和諧的悲歌 – Elégie Harmonique”原來是為了紀念他老板、學生兼朋友的普魯士王儲Louis Ferdinand 的作品。只有兩個樂章的鋼琴奏鳴曲,除了第一樂章的前几個小節讓人感受到死亡的哀痛,沉重和失落之外,從第X小節起(我真的不會算),就以輕快的捷奏逐漸轉入第二樂章的生命歡愉和希望。或許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從古典跨入浪漫的時代,這首”悲歌”鋼琴奏鳴曲,並没有蕭邦的第2號鋼琴奏鳴曲(死亡進行曲 Marche funèbre)那麼”執著”於主題,但我感覺到這首鋼琴奏鳴曲也很能反映杜榭克過人的天才,多采多姿的一生和超乎當代許多演奏家的鋼琴技巧。

杜榭克不只本身是演奏家、作曲家,也是樂器"設計"師,貝多芬所訂自英國Broadwood的鋼琴,就是經過杜榭克指導,修正後的"改良型"哩! 他也是史上第一位把鋼琴斜對觀眾放置,以展現更好的音效和演奏家技巧的人。可惜you-tube上没找到,不然這一曲”悲歌”,我覺得可比比李斯特的”死亡之舞-Totentanz”,都喜悅、和諧和美好許多!

死亡,年輕時讀鈐木大拙就以為自己準備好了,讀Castaneda 的Journey to Ixtlan 就以為自己準備的更好了,當兵時每次登陸演習前寫遺囑也英雄地相信自己準備好了….直到人家叫我去拿槍對著自己腦門子開一槍才確定自己準備好了個屁….

死亡,人的死亡,在小說、詩歌、繪畫(附圖是”老布魯傑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在1562年完成的”死亡的勝利”)、博物館、舞台和音箱裏.......原來是大家可以一起欣賞的圖像和聲音!

死亡,讓藝術家去搞…就豐富了生命!

0 意見:

張貼留言